上海创意园区进阶之路2 城市为产业“正名”
来源:创意之邦

90年代末至世纪之处,伴随上海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,创意产业园区由艺术群体自发形成,逐步走向专业化园区运营;与之相应,园区在改造运营中,因缺乏上位规划和政策机制,一直在争议中前行,为创意园区正名已是大势所趋。

-
房屋产权关系不变
-
建筑结构不变
-
土地性质不变
-
产业结构
-
就业结构
-
管理模式
-
企业形态
-
企业文化





△ 图片:长宁德必易园(2010年开园),以多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业态,聚焦科技与文化,成为沪上创意办公的新中心。

△ 图片:陆家嘴圣博华康旗下波特营(2010年开园),围绕陆家嘴金融服务产业配套,定位国内首个以金融人才培训为主题的创意园区,成为创意园区2.0的示范
2010年,上海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创意城市网络”,被授予“设计之都”称号,也是对这座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“正名”。
文章内容系创意之邦原创
转载请联系主编授权(ID:CYZB-SunPower)
